作者:王韻齡 (親子天下)
2016-12-11
原始連結:https://goo.gl/YGYE5d
2013年第一位打開教室,在網路上公開課表的中山女高張輝誠老師提出學思達教學法,引起許多現場老師的共鳴。上週末在台大舉辦年會聚集了來自亞洲各國和台灣各地的校長老師,資深和新進老師一起分享教學創新之路的苦與樂,教會學生思考,看到學生明亮雙眼是這些老師最大的成就感。
2016-12-11
原始連結:https://goo.gl/YGYE5d
2013年第一位打開教室,在網路上公開課表的中山女高張輝誠老師提出學思達教學法,引起許多現場老師的共鳴。上週末在台大舉辦年會聚集了來自亞洲各國和台灣各地的校長老師,資深和新進老師一起分享教學創新之路的苦與樂,教會學生思考,看到學生明亮雙眼是這些老師最大的成就感。
2016學思達亞洲年會首度在台北展開,「教主」張 輝誠(站立者)與產官學界對談,與會者期許要為下一代的教育,帶來更好的未來。曾千倚攝
第一屆「學思達亞洲年會」上周末(12/10, 11)在台大舉行,來自全台灣和香港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等地300多位老師、校長主動報名前來。由台北市中山女高國文老師張輝誠自創的學思達教學法(自學、思考、表達),自2013年開放教室以來,吸引了國內外5,000多位老師,前往他的課堂上觀課,親身感受到把舞台讓給學生,鼓勵學生上台發表所展現的力量,深受感動;受到這股風潮影響,國內至今開放教室的教師已經超過60位,臉書「學思達教學社群」更聚集了超過32,000名成員。
2013年至今,張輝誠持續在台灣各地和海內外到處奔走推廣學思達教學理念,為的就是能夠培養更多學思達種籽老師,為他們搭建舞臺,讓學思達的種籽大量且迅速的複製並開枝散葉,改變因襲已久的填鴨式教育。「希望十年之內(今年是推廣學思達的第四年),可以達成全台灣有十分之一的老師都使用學思達授課,以及650間的隨時開放教室,並成立一所又一所學思達專校,打開教室,呈現的高品質教育,讓學思達從台灣深化到海外,也讓世界走進台灣!」張輝誠說。
彰化忠孝國小校長楊恩慈:用對方法,沒有學習弱勢
被喻為教師界翻轉教育「先行者」張輝誠說,「把教室打開,世界就會走進來」。但習慣於傳統講述法之下的老師們,該如何鼓起勇氣開放教室?開放後可能會有什麼風險或得到什麼回饋?仍是許多老師心中的問號。
本屆年會邀請多位已經成功開放教室的老師,到場分享改革的熱情,與一路走來的經驗談。來自偏鄉的楊恩慈,是少數仍然堅持入班授課的校長,她說,傳統教學方法和紙筆測驗,造成了許多「學習弱勢」的學生, 他們的潛能如果不能在基礎教育階段被開啟,未來一生都可能被當成弱勢的孩子,走向失敗。因此老師的責任更顯重大。
楊恩慈花了許多工夫,把想要教給學生的課外補充內容,都打成學思達講義,讓學生課前課後可以慢慢讀, 來配合班上孩子各自不同的學習進度。她說,班上曾有一位閱讀障礙的小孩,小五了還不大能識字,也無法完成任何學習單,上課不是趴著睡就是走來走去。後來請同組小朋友把講義「念」給他聽,他再把心中想法「說」出來,竟說出了出人意表的好答案!在學思達教學法的鼓勵下,本來被准許不用寫學習單的他,找回了自信,主動表示想要一字一字、艱難的寫下來,這讓楊恩慈大受激勵。
「老師只要先有改變的心,就會看見問題所在,能夠和學生產生對話,也就更能幫助學生」,這是張輝誠一向堅持的理念,如今改變力量感染了更多一線教師,不斷在從北到南、從幼兒園到高中職,甚至大學校園裡,訴說著一個又一個真實的生命故事;張輝誠更從當年的孤軍奮戰,變身為「學思達教主」,以實際行動召喚出更多的熱情教師加入,在精進教學的路上一起攜手同行。
沙鹿高工老師李明融:讓學生在最艱難時想起的老師
台中沙鹿高工國文老師李明融的努力,則是另一種故事類型。
李明融的困境在於她所面對的,是長期被僵化的國中小教育壓抑、很難重新打開自主學習之門的一群孩子,也是家庭貧富差距大、未來最可能被機器取代的高工學生。「他們和台北市的明星學校生不同,從小沒有成功的學習經驗,一開始甚至不會完整表達自己遇到的問題」,經過三年的學思達,李明融帶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,讓學生了解「只要能思考,就能決定你的未來」,於是十六歲的大男生開始看莎士比亞名著,越看越上癮。畢業前來自這班大孩子的回饋:「謝謝妳沒有放棄我」、「將來想成為和妳一樣的人」、「妳是我遇到過最特別的老師,總會在最艱難時想起妳」,一張張愛的小卡讓她覺得值得了一切,更惹哭了全場老師。
原來開放教室,不只在幫助學生,老師們從中得到的成長和感動,可能比學生更多
學思達第一個體制內學校專班,去年已經在中山女高成立,未來十年的目標,是讓全台灣有625間開放教室,還要進一步成立專校。
這次年會,香港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都有組團參加,他們都是透過網路影片認識學思達,並多次來台灣觀課,非常積極取經。把握自編教材、公開觀課與議課的核心精神,馬來西亞將在一年內成立學思達專班和專校;而在 2015年TIMSS和PISA中表現十分亮眼的新加坡,則是勇於嘗試各種新的教學法,新加坡中正總校副校長陳麗仁說,「新加坡的考試是考思維能力,因此全校老師不論資淺、資深,都一定要努力改變」。
迎向2017,全球改變的腳步只會更快,「學思達亞洲年會」讓老師們看見世界,也看見自己,在彼此激勵中重新找回教師的初心,也找到一起走下去的能量與後援。
2013年至今,張輝誠持續在台灣各地和海內外到處奔走推廣學思達教學理念,為的就是能夠培養更多學思達種籽老師,為他們搭建舞臺,讓學思達的種籽大量且迅速的複製並開枝散葉,改變因襲已久的填鴨式教育。「希望十年之內(今年是推廣學思達的第四年),可以達成全台灣有十分之一的老師都使用學思達授課,以及650間的隨時開放教室,並成立一所又一所學思達專校,打開教室,呈現的高品質教育,讓學思達從台灣深化到海外,也讓世界走進台灣!」張輝誠說。
彰化忠孝國小校長楊恩慈:用對方法,沒有學習弱勢
被喻為教師界翻轉教育「先行者」張輝誠說,「把教室打開,世界就會走進來」。但習慣於傳統講述法之下的老師們,該如何鼓起勇氣開放教室?開放後可能會有什麼風險或得到什麼回饋?仍是許多老師心中的問號。
本屆年會邀請多位已經成功開放教室的老師,到場分享改革的熱情,與一路走來的經驗談。來自偏鄉的楊恩慈,是少數仍然堅持入班授課的校長,她說,傳統教學方法和紙筆測驗,造成了許多「學習弱勢」的學生, 他們的潛能如果不能在基礎教育階段被開啟,未來一生都可能被當成弱勢的孩子,走向失敗。因此老師的責任更顯重大。
楊恩慈花了許多工夫,把想要教給學生的課外補充內容,都打成學思達講義,讓學生課前課後可以慢慢讀, 來配合班上孩子各自不同的學習進度。她說,班上曾有一位閱讀障礙的小孩,小五了還不大能識字,也無法完成任何學習單,上課不是趴著睡就是走來走去。後來請同組小朋友把講義「念」給他聽,他再把心中想法「說」出來,竟說出了出人意表的好答案!在學思達教學法的鼓勵下,本來被准許不用寫學習單的他,找回了自信,主動表示想要一字一字、艱難的寫下來,這讓楊恩慈大受激勵。
「老師只要先有改變的心,就會看見問題所在,能夠和學生產生對話,也就更能幫助學生」,這是張輝誠一向堅持的理念,如今改變力量感染了更多一線教師,不斷在從北到南、從幼兒園到高中職,甚至大學校園裡,訴說著一個又一個真實的生命故事;張輝誠更從當年的孤軍奮戰,變身為「學思達教主」,以實際行動召喚出更多的熱情教師加入,在精進教學的路上一起攜手同行。
沙鹿高工老師李明融:讓學生在最艱難時想起的老師
台中沙鹿高工國文老師李明融的努力,則是另一種故事類型。
李明融的困境在於她所面對的,是長期被僵化的國中小教育壓抑、很難重新打開自主學習之門的一群孩子,也是家庭貧富差距大、未來最可能被機器取代的高工學生。「他們和台北市的明星學校生不同,從小沒有成功的學習經驗,一開始甚至不會完整表達自己遇到的問題」,經過三年的學思達,李明融帶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,讓學生了解「只要能思考,就能決定你的未來」,於是十六歲的大男生開始看莎士比亞名著,越看越上癮。畢業前來自這班大孩子的回饋:「謝謝妳沒有放棄我」、「將來想成為和妳一樣的人」、「妳是我遇到過最特別的老師,總會在最艱難時想起妳」,一張張愛的小卡讓她覺得值得了一切,更惹哭了全場老師。
原來開放教室,不只在幫助學生,老師們從中得到的成長和感動,可能比學生更多
學思達第一個體制內學校專班,去年已經在中山女高成立,未來十年的目標,是讓全台灣有625間開放教室,還要進一步成立專校。
這次年會,香港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都有組團參加,他們都是透過網路影片認識學思達,並多次來台灣觀課,非常積極取經。把握自編教材、公開觀課與議課的核心精神,馬來西亞將在一年內成立學思達專班和專校;而在 2015年TIMSS和PISA中表現十分亮眼的新加坡,則是勇於嘗試各種新的教學法,新加坡中正總校副校長陳麗仁說,「新加坡的考試是考思維能力,因此全校老師不論資淺、資深,都一定要努力改變」。
迎向2017,全球改變的腳步只會更快,「學思達亞洲年會」讓老師們看見世界,也看見自己,在彼此激勵中重新找回教師的初心,也找到一起走下去的能量與後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