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到 | ||
介紹與會貴賓 | ||
貴賓致詞潘文忠(台灣教育部部長) | ||
開幕演講:未來教育的翻轉趨勢及改革契機嚴長壽(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) 張輝誠(學思達亞洲年會主席,台北中山女高教師) | ||
海內外學思達發展講者:陳麗仁(新加坡中正總校副校長)藍志東(馬來西亞芙蓉中華中學教務主任)劉振華(香港匯基書院(東九龍) 副校長)董書攸(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理事長)與談人:陳君寶(新加坡行知文教中心執行長)鄭建德(香港匯基書院(東九龍)校長)林姿君(台北市濱江國小教師)蔡宜岑(高雄市社會領域輔導團輔導員) | ||
午餐休息 | ||
學思達甘苦談主持人:郭進成(高雄市英明國中教師) | ||
休息 | ||
學思達新秀教師分享【文科】石佩蓉(高雄仁武高中音樂教師)李明融(台中沙鹿高工國文教師)李雅雯(台中至善國中地理教師)曾明鴻(澎湖馬公高中地理教師)黃彩霞(台北光復國小國文教師) | ||
學思達新秀教師分享【理科】吳尉綺(花蓮馬遠國小數學教師)江哲緯(均一教育平台專案教師)李美文(彰化漢寶國小數學教師)李雅文(彰化芳苑國中數學教師)黃馨賢(台北華興國小自然教師) | ||
賦歸 |
學思達推廣迄今,受到海內外教師的認同,透過觀課、區域性研習培訓等交流,目前在香港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地均已有教師投入實踐。本單元邀請海內外學思達教學的重要推手,分享推動學思達教學的初衷、各地在師資、教學與行政等面向上的差異所產生的影響,以及目前的成效和未來發展方向。期待透過交流,彼此借鏡學習,尋求未來永續的推廣模式,同時為與會者提供更寬廣的教育視野。
「學思達甘苦談」以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、產出具體行動的思維脈絡,邀請與會教師分享經驗、集思廣益。年會籌備小組將透過「前導問卷」蒐集學思達教師在教學現場面臨的問題,並嘗試加以整合歸納。於年會活動中則安排各區域教師進行分組討論,並透過網路及時分享討論成果,最終藉由綜合討論發展突破教學瓶頸的具體行動方案。
學思達推廣即將邁入第四年,許多新秀教師的實踐更是學思達教學法持續創新、延展的重要力量。本次年會規劃「新秀教師分享」單元,分別邀請文、理科各五位教師,分享其實踐學思達的初衷、方法、推動成效,以及更重要的是從經驗中萃取的建議與忠告,幫助入門老師減少試誤的過程,發展適合自身教學情境的方法。新秀教師分享後,也將進行綜合座談,搭建借鏡與創新的交流平台。
報到 | ||
學思達與創新發展楊立潔(PaGamO 專案企劃)呂冠緯(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)詹俊賢(Design for Change專案企劃)溫美玉(台南大學附設實驗小學國文教師) | ||
休息 | ||
教育願景座談主持人:張輝誠(台北中山女高教師)與談人:方新舟(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)陳良基(台灣教育部政務次長)葉丙成(PaGamO、BTS無界塾共同創辦人)嚴長壽(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) | ||
閉幕式 | ||
午餐休息 | ||
教學增能分組工作坊 |
老師實踐學思達教學法後,可以和各種教學專業相互激盪、融合,為課堂帶來嶄新的學習風景。在教育革新的思潮下,許多翻轉教育理念和方法論已日益成熟,累積實證經驗,並且擁有持續創新的動能,「學思達與創新發展」單元邀請溫老師備課Party社群、Design for Change、PaGamO學習平台、均一教育平台,四個具代表性的團隊前來分享,與學思達共同交織創新思維,呼應未來教育需求。
「教育願景座談」邀請台灣翻轉教學推動教師、公部門以及民間非營利組織代表共同與談,希望以更宏觀、長遠的角度,探討台灣教育現況課題、政策發展、革新契機以及資源整合等議題,嘗試整合教師專業、政策支持,以及民間企業資源的,為創造台灣未來新型態教育描繪藍圖。
學思達教學法經過三年推廣,在不同學層、學科,以及城鄉不同的學習情境下,發展出多元的教學模式。「教學增能工作坊」邀集19位學思達教師展現自己最精華的教學新法和實務經驗,內容含括:課程設計、教學技巧、班級經營、講義編制等多元面向,期盼為與會老師點燃熱情、激發創意,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學思達教學法。